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功夫频道>武术相关 > 武术文化 > 正解老子“绝学无忧”
隐藏右侧

正解老子“绝学无忧”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武当》2009年12期刊载《老子‘绝学无忧’说之我见》一文,余略有不同观点,诚意与该文作者交流,不当之处请见谅。
      余潜心道学二十载,微得道海之点滴。《道德经》系道学第一经要,诸家多有注释,然唯有修证者方能得其万一。至于尽在字义上用功者,实非道学者流。正如萧天石先生说:“老子自谓‘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两千余年来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群相自误于‘玄之又玄’也,得其解者,即用其片言只字,亦可终生受益无穷。”凡将《道德经》章句拆开单论,最易曲解,必须通篇贯穿,静心体悟,才能于有中见无,或期所获。若然断章取义,只求寻求字理,则无异盲人摸象。
      “绝学无忧”虽然不能解释为“不学习就没有忧烦”,但若将其认定为“拒绝有为修道”亦嫌不妥。在此,先要谈谈对“有为”与“无为”的认识。
      老子以“无为”为用,从而“无不为”。《道德经》中对“有无”的论述有: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第一章);“有无相生”(第二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没有“无”之用,则不能形成“有”之器;而没有“有”之器,则不能体现“无”之用。“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损”即是“有为”,自“有为”而生成“无为”,“无为”而又生“无不为”,充分表明了“有”与“无”相生相成的原则。晚清千峰老人赵避尘,开创道家千峰先天派,其所著《性命法诀明旨》中言:“观空不空为真道,观空而空为伪道,真空不空,顽空乃空。”“空”即“无”,“不空”即“有”。正合老子之“无为而无不为”。若一定要将“有为”与“无为”剥离,必流于“执者失之”(第六十四章)。《般若心经》所言“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亦是“有”“无”之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说明了顺应“道”的法则而“为”,既是“无为”,至于“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者,独守顽空,与“道”毫无相干。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绝学”就是要去除“为道”所“损”去的那些。如“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第十九章)去除“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第二十四章)“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等等,不可枚举。老子对学习,讲“渊”而不求“博”,不学,则不能做到“知者不言”(第五十六章),“知不知上”(第七十一章),“知者不博”(第八十一章)。那又学什么?第六十四章就讲到了“绝学无忧”的下文:“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简而言之,也就是要以“有为”之门,入“无为”之室,没有“室”则不能置门,没有“门”又岂能人“室”?
      修道在于“性命”,“性”即“无为”,“命”即“有为”,全赖于“有无相生”。“性”不圆,是达不到“微妙元通,深不可识”(第十五章)“不出户,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