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一點不動,三點齊動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外家拳 > 螳螂拳简介
隐藏右侧

螳螂拳简介

  • 0
    关注数
  • 收藏
  • 栏目:外家拳
  •  2017-04-03
  • 张建方
  • 互联网
  • 文字版
  • 原貌版

    螳螂拳,武术中象形拳术的一种,是模拟螳螂遇敌时所表现的各种攻防动作,结合猿猴灵活敏捷的步子而编成的拳术。据传,创编此拳的是山东即墨人士王郎。

    关于王郎创编螳螂拳一说,是武术界螳螂门一致公认的说法,但凡习练螳螂拳者都把王郎奉为该派武术的开宗始祖。但在王郎生活年代的断代问题上却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梁武帝时期说”,“宋代时期说”和“明末清初说”三种说法。各种说法中又比较一致地认同王郎在创拳过程中吸取了当时许多颇有影响的技击方法,如宋太祖之长拳、韩通的通臂、郑恩的缠封、温元的短拳、马籍的短打、绵张的飞疾掌等,据说共有十八家之多,故又有“螳螂十八凑”之说。

    明清时期,正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勃勃生机的阶段,资本主义萌芽的孕育与发展,促使了工商业城镇的不断出现,而商业经济的发达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武术文化的发展。不同风格与特点的拳术流派,在这个时期纷纷出现,文字记载的拳术套路中也已经出现了“势”、“法”、“诀”等描述。到了清代,随着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以“社”、“馆”、“会”等形式出现的练武组织,促使各种流派的武术得到了更为广泛交流、传播与发展。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催生出了以重技击为防护术的主要宗旨,以灵巧多变为其战术思想的螳螂拳术。可以这样说,螳螂拳的产生,既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武术发展的结果。由于螳螂拳集中了当时可以参阅的、几乎所有的优秀拳术流派的精华,再加上特有的螳螂手,猿猴步,所以一面世,就给人以别树一帜的崭新感觉。

    螳螂拳在酝酿初创时期,主要在山东一带流传,外界知之甚少,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精武体育总会聘得罗光玉先生在精武会专授螳螂拳后,才开始在上海等地区流传。以后,又随着精武会务的发展,传到了广州佛山,香港澳门,东南亚沿海国家直至世界各地。

    罗光玉先生是在1919年受聘担任精武拳师的,罗在上海任教十多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在他的精心传授下,在精武会随罗光玉学螳螂的马建超(成鑫),陈震仪参加全国运动会国术比赛获得最优秀奖,更使螳螂拳的名声大增。1932年,罗光玉先后到广州、佛山、港、澳等地精武会任教,学生遍及东南亚及海外等地,其主要传人有:马成鑫、丁儒侠、徐丁山、徐少霞、刘景章、梁伯鸿、罗铿坡、寿尧法、李佩弦、薛巩初、邹喜功、于乐江、林伯炎、范永振、陈震仪、崔魁三、崔寿亭、张宝厚、迟伦之、郭祖强、黄汉勋、黄锦洪、潘永昌、郭子硕等。

    除罗光玉先生外,精武会还先后聘请过杨维新先生、王传义先生、张宝厚先生等人在精武会传授过螳螂拳。

    罗先生的入室弟子丁儒侠,在上海地区浦东一带传了不少人,曹根福、俞云福、刘德林、赵本财、丁学伟等人都随丁先生练习螳螂拳。杨维新先生的弟子陆青萍长年在上海复兴公园等处设场传授螳螂拳,时至今日,陆先生的场子仍有他的学生在练螳螂拳。丁、陆两人为螳螂拳在上海地区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螳螂拳的风格与特点

    螳螂拳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