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肩平而順,兩膀相繫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外家拳 > 螳螂拳源于陕西之说探析
隐藏右侧

螳螂拳源于陕西之说探析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螳螂拳源于陕西之说最早见于1982年到1985年,青岛张炳斗(署名云鹤涧客)先生连载于《知识与生活》杂志上刊登的长篇小说《螳螂拳史演义》(又名《王郎传奇》),1986年又以单行本上下两册公开发行。文中称,陕西淳化县西安府邠州王家塬人氏王文成(人称王郎),自幼习练少林功夫,后与习通背功的张琦比武失败,返回途中偶见螳螂战鸟,顿悟螳螂手法,又集“十八家拳法”精华,创编了螳螂拳。他采取了少林长拳和陈式太极拳劲路,创编出“崩补”和“八肘”两套螳螂拳路。王郎将绝技传于妻舅赵珠,并赠《螳螂拳谱》一册。赵珠是山东莱阳赵家疃人,从小攻文习武,才华横溢,武技超群。明末文科会试得中进士,被放到陕西省淳化县任县令。其妹嫁王郎为妻,因系至亲,王郎把螳螂拳传授给赵珠。当时,社会上武风败坏,王郎不满于世,决心不再传人,赵珠把此拳带回莱阳,从此螳螂拳在陕西一带绝迹。明朝灭亡,赵珠返乡,将螳螂拳技带回原籍。
      这种说法尽管将王郎的身世和创拳过程及其师承表述得头头是道,实令本人大惑不解。因为这与民间世代相传的说法和历史记载大相径庭,故而纷纷致函《知识与生活》杂志社,询问书中有关主要人物的历史真实性。《螳螂拳史演义》一书的编辑不得不在《后记》中承认:“经过仔细地推究对勘,发现这一故事中有关螳螂拳的师承等方面,显然有一些疏漏。”且云,这种疏漏在所难免……古代曾谓我国的演义小说是:“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出于实。”当然,一部文艺作品,小说家言,自然不能与学术著作等量齐观。
      然而,此说不久就得到回应。1986年有人撰文(于元景、梁惠忱《螳螂拳源流考》,《精武》1986年第5期),其中观点与《螳螂拳史演义》中的言论如出一辙,而且补充了赵珠又截取了“崩补”和“八肘”及其他拳种的精华加以变化,遵循着螳螂拳的劲路特点,创编了“乱接”,肯定了赵珠传艺于李秉霄,李秉霄又传梁学香的师承关系。1992年张炳斗先生撰文不仅确认了自己的真实观点,而且证实了这一立论(张炳斗《名震全国的螳螂拳兴在莱阳》,《莱阳文史资料》烟台新闻出版1992)。说明《王郎传奇》已不再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演义性质的武侠小说了。
      但这种说法显然与1935年出版的《莱阳县志》中的有关螳螂拳的师承关系不相符合。民国《莱阳县志》卷三《武术》中云:“习螳螂术先是小赤山李秉霄。”李秉霄传艺于大赤山赵珠,赵珠再传海阳榆山夼梁梦(学)香,梁梦(学)香又传黄金沟姜化龙。张先生对此特作解释:“1933年,莱阳县续写县志,曾找当时的莱阳县国术馆馆长李昆山了解螳螂拳的师承关系,不巧李到青岛去了,无奈找到他的大弟子李淑栽,李淑栽把赵珠和李秉霄说颠倒了,因此现有的县志记载李秉霄为赵珠的师傅,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错误的依据。县志还把‘梁学香’写成了‘梁梦香’,也是不对的”(张炳斗《太极梅花螳螂拳体用全书》,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上述言论是否正确值得商榷。县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