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含胸不在胸,在胸則成病
隐藏右侧

禅与武术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少林武术渊源

    早在佛教诞生之前,东方文明古国的先民们,便从多少世代人与猛兽、人与人的频繁战斗中,发明了实用性的技击武术及与技击有关的健身法。释迦时代,印度已有二十九种武艺,出身武士种姓的释迦,据传体力超群,精通诸般武艺,能徒手举起大象,掷在半空,再用手接住。在为争夺美女耶输陀罗而举行的比赛中,释迦在跳跃、游泳、跑步等体育运动中夺魁,在角力中战胜了所有争夺者,并获射箭冠军,创造了一箭射穿七层铁鼓的纪录。然而,他出家后创立的佛教,以慈悲智慧为本,不尚武略,僧尼修学课目中,并无武术及体育运动。戒律规定僧尼不得携带作为杀人武器的刀剑器杖,僧人所持锡杖用最软的金属锡制成,便有表示慈悲戒杀之意。后来密乘无上瑜伽虽汲取印度诃陀瑜伽之长,注重以金刚拳,金刚舞锻炼身体,但旨在健身,打通气脉,散化明点,为修心服务,目的并不在技击。在佛教看来,肉体潜能的开发,无大价值,武艺不论多高,力气不论多大,在神足通面前,简直微不足道。僧尼习武,从戒律言,属不务正业。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即说:“案学佛者,当专修佛道,不应兼习武艺。”正统佛学中,基本上无武术的内容。

    然而,北传中日等地的大乘佛教,因受当地文化传统的影响,出于僧团乱世自卫的需要,由僧尼们创编传习了极发达的“佛家武术”,它虽然不受正统佛教界重视,却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影响。中国佛教的少林武功及其所衍生的日本少林宗、柔术、剑道等,在中日两国武术界地位显赫。影视屏幕上出现的诚朴英勇的武僧形象,与正统的斯文谦和的僧尼形象虽有不同,但武憎们大概可在《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应当执持刀剑器杖,侍卫法师”之说中找到其习武的依据。他们的形象,也使人们自然联想到佛寺中护法神和千手菩萨所持的刀兵器杖。

    僧尼习武,大概始于中国北朝,在那民族斗争、阶级斗争极为复杂尖锐的乱世,佛教大兴,统治者或佞佛或灭佛,社会秩序不稳定,僧尼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僧尼习练武艺,以保护佛寺,是可以想象的事。北魏太武帝实行全民皆兵的政策,大批受过军事训练的破产农民涌入僧尼队伍中,扩大了护寺武僧的阵容。史载北魏太武帝于太平真君六年(446)征卢小胡盖吴起义,至长安一佛寺,发现寺中藏有兵器,怀疑寺僧与盖吴勾结,大怒,下令尽诛寺僧。可见当时一些寺院有习武之事。中国武林谚语云:天下功夫出少林,在禅宗祖庭少林寺孕育的少林武术,大概就产生于北朝阶级矛盾的中心地带嵩山地区。

    武术界历来将少林武术溯源于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称达摩见徒众久久坐禅,肢体羸弱,昏沉瞌睡,于是教以拳术,令活动筋骨;或曰达摩独自习定于山中,为对付猛兽毒蛇而创编了武技,此似为情理中可能有的事,然于史无证,不足凭信。传为达摩所撰言炼体之《易筋经》、《洗髓经》,据考证亦属托名。少林拳术出达摩传授之说虽不可靠,但少林寺僧习武之风,起码可追溯至隋末。时少林武僧因协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