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太极拳名言名谚之精选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功力功法 > 养气功的动和静
隐藏右侧

养气功的动和静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静功和动功之别
      “气功”有动功和静功之分。静功就是使 身体安静下来,精神集中,消除一切“遐想”、 “妄想力及日常生活的杂念,用 调息的办法,推动真气运行,让 大脑皮层高度发挥它的调理、管 制机能,使生机旺盛,达到驱逐 病魔的目的。宋儒理学派与道 家、儒家,都是运用这种方法作 为养生的手段。近代出版的一些 气功疗法小册子,大同小异,都 不外乎入静行气之体验与阐述。 动功是运用某一些动作姿 式,配合呼吸导引大气循经络运 行。精神为姿式所吸引,杂念自 然消除。慢慢地使大脑皮层由动 而静,发挥它保护性的抑制力 量,以旺盛生理生活的机能。所 以本姿式运动时还特别提醒含胸 拔背,虚心实腹,气沉丹田。这 就是动中求静的方式方法。
      如行意拳经,开宗明义第一 章首先指出:“以意领气”“气 沉丹田”,“全身松净,毫不用 力弟,“含胸拔背,头顶云领" , “虚心实腹”等,和行气功的典籍记载根本相 同。太极拳经,起首无极式:“无思无虑,无 物无我,浑然太空”,与行气功预备式也毫无 差别。其他如八卦拳、易筋经、洗髓经,都是 “动功" 的经典著作。所以一般练武术的同道, 称行意、八卦、太极为内家拳。可惜年湮代远, 一些习武术的人,只追求姿式之美观,与技击 之速效,失去了内家拳之真髓。


    “动”和“静" 的认识
      静是动的过程。养气功不是求静,而是求 动。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吸, 是为推动真气的运行,冲开督脉,贯通经络。 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什么不知不觉,无思无虑, 把世间一切都看作是虚空,不承认客观世界与 主观世界之存在,将心灵寄托于幻想飘渺之 中。中国古书《学庸》上对静功解释得比较清 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这具体说明养气 功的过程与功用。天地问的事 物,都是在矛盾统一运动中发展 和生存。能动必然有静,有静必 然有动。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 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也不能 脱离这个规律。
      “养气功" 是在事物纷纭, 身心劳累,或疾病丛生的痛苦之 下,安静下来,用调息的办法推 动真气,使大脑皮层高度发挥其 调节管制机能,促使生机旺盛。 这就是静极生动的道理。也就是 静功所以能祛病延年的生理功 能。《学庸》上所说的“安”、 “虑" ,“得”译成现代语,也 就是这些东西。
      养气功初学入静时,要使身 体安静下来,肌肉放松,精神集 中,调整呼吸,目视鼻端,以意 领气,下注丹田。这就是《学庸》上所谓“知 止”,道家所谓“返观”、“垂帘内照”,内 经所谓“精神内守”。有的入静很快,练一 两天即能消除杂念,气随意行。有的人俗念太 重,练十几天也仍不能安静下来。过去的事如 演电影,一幕一...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