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腰要長,手要短
>功夫频道>武术入门 > 武术理论 > 武道刚柔境界论
隐藏右侧

武道刚柔境界论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我跟随李春苓老师习拳已有数年光景。李春苓先生能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心气养身,所以七十多岁之人仍是乌发满头,皓齿童颜,精气实足,可以说养生有术。老师从不对人妄施说教,只是以身作则,毫无保留,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健身养德,内外双修”是老师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因此得到周围人的尊敬。耳濡目染,我慢慢总结出老师的很多习武见解和要诣,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把一些拳理笔录下来,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武艺与道艺论
      
      老师认为习拳者因对所习之拳的理解不同,会有不同的练拳方式,但具有一定造诣后,对拳学的认识却是殊途同归。所以武学前辈论拳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神形合一”论、“刚柔动静”论、“体用奥妙,无拳无意,太虚同体”论、“中和之体,万物皆涵”论等,充分说明武艺与道艺最后要溶为一体,才可达至高境界。
      何为武艺?何为道艺?武艺者,打人如走路,看人似蒿草。这是习武之人与普通人的主要区别,即技击之能。道艺者,一以贯之,一点生机发动而能至于无穷。这是拳术境界高低的主要区别,即内功心法。在拳法中,武艺的具体表现为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道艺的具体表现为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而内外三合的相合又是习拳者到达至高境界的必经之路,即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基于此,在习拳练功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开、解得透、行得通。所以练拳以务实为本,练功以力量为本,练到还要悟到,养与练必须相结合。
      
      二、习拳选择论
      
      初学拳之人,易犯盲目崇拜之病,这就给一些欺世盗名者大开方便之门。许多人金钱被骗,浪费大好时光,更有甚者,学一辈子拳也不明白习武到底练的是什么。
      不管习拳者出于什么目的,首先要看一项拳术有无养生作用,如无养生作用,不练也无妨。许多教拳者对养生的道理不甚了解,更不能把养生之术有机地溶人拳法之中。更有甚者,因过激发力,不但练拳没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反而自己落下一身伤病,岁数不大便发白齿落、眼花耳鸣、四肢无力、还不如一些没有习武之人身体强壮。这样的人授拳,若是从而习之,只能适得其反。
      再谈谈技击。在这方面,速度、力量、抗重击、反应敏捷是武师不可缺少的几个要素。有的人没有多大真本事,但嘴上功夫了得,把自己的功夫说得天花乱坠,一旦有人找他比试,便以各种理由推脱,“武把式”变成了“嘴把式”。比试切磋是习武人的常事,而现在习武之人大都回避切磋,尤其是一些已为人师者怕输了没面子。殊不知越是这样,功夫越退步。所以建议初习武之人找个机会与自己的老师或师兄们搭搭手、试试力、摸摸劲,看看反应速度、抗重击能力等。只有全面了解老师的能力,你才会知道自己可能练到何种境界,否则只会在花拳绣腿间打转,永远也摸不到拳术的门槛。
      所以,学拳也是同时对老师的一次选择,虽然每种拳法都有其长处,但如果老师不明其详,又怎能奢望教出出类拔萃的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