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习武实用谚语精选(三)
>功夫频道>武林快讯 > 武术发展 > [传承与流交]从民国著作看传统开学的境遇与前途
隐藏右侧

[传承与流交]从民国著作看传统开学的境遇与前途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传统武学作为我国固有的技艺或文化现象,除表象的文字纠葛之外,或可说是国内不为域外研究牵动重心的少数学问之一。然今日武学,貌似昌盛,实已积弊甚深。需指陈流弊,分辨正轨,以激发国人保存国粹、发扬国光的责任。
      武术技艺无十年甚至数十年纯功,往往难得通融。而外人多不能捉摸,竞相视为小技。顾树森序徐震《国技论略》有所感慨:
      “技击一道,广博精深。小之足以锻炼身心,大之足以强国强种。徒以数千年来,文弱相尚,跌扑之术,鄙为小技。”
      武技传承,本就艰难,一来少记载,二来难记载。即有记述而无口传身授,也绝难得窥门径。徐震《国技论略》“求师须知”中所述一段颇堪玩味:
      “《扬子法言》曰:‘务学不如务求师。’凡百学问之道,皆需求师,况拳术一道,非有师授勿能晓者乎?昔之习拳者专重实验,今世或有著书绘图以明之者;然习拳已有心得,按图说以寻绎,亦可多所触发,未习者则勿能也。非但未习者不能,即初学者亦不能也。修真之士有云:‘得诀归来可看书。’此言得之矣。”
      而晚近以来的中国,将优秀人材集中于各级学校且层层选拔接受西式教育,对传统文化摧残极大,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之路崎岖坎坷,众多技艺濒临失传。而武学不免临此窘境。今日国内武学除民间传统式的艰难传承之外,多赖武校等处的传授。而武校学生两三年毕业,往往武技尚无所得,若赖此传承,如何可能?时值今日,太平盛世偃武修文,非但学人置武不讲,高校青年学生也多不理解。武学不登大雅之堂,高校中难觅有传承的明师指授,再加上武侠小说、影视的泛滥成灾,东洋诸“道”的乘虚而入,方今学子由对武学的曲解转向对时髦的追逐,跆拳道、柔道场馆林立,乐此不疲,而将传统武学弃人死胡同。
      这种情形,似乎由来已久。马良序《国技大观》时,对此趋向便有所批评:
      “提倡体育,为补偏救弊之谋,效颦学步,乃取球杆哑铃诸技,列为黉舍课程。是犹故家子,弃其庖厨之珍馐,乞人藿藜咽餍口,遗其笼箧锦绣,假邻布衣章身也。痛孰甚焉。”
      民国十八年(1929),万籁声《武术汇宗》“武术概言”指出:
      “我国国民过富于时髦特性,诚为不可掩之事实,以致固有国粹武术,亦漫不加察,多加唾弃,而学外人皮毛,能无疚于心……现各校虽有武术一科,亦不过等于具文,学者寥寥凡人,所谓粉饰门面,沽名钓誉者也;不知武术不惟可以强健躯骸,且功到纯熟之候,能以一敌十,以十敌百,正能养其卓绝精神,雄伟侠勇肝胆。”
      同年,顾树森序徐震《国技论略》认为:
      “自欧风东渐,号称维新之士只知以习自他邦者炫耀国人,对我国固有之技能转嗤为陈旧,致大好国粹,湮没无彰。”
      吴志青《国术理论概要》“自序”也有同样的看法:
      “泊乎欧风东渐,新学昌明,一般体育家,又以为有来自西方之田径球等运动,视吾国固有之武术,更加如土饭尘羹,不屑一顾,而前日之日渐消沉者,至是益无复振兴之望矣。”
      而放眼域外,境遇却恰恰相反。
      西潮冲击下,武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