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未习拳,先学步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刍议太极拳点、线、面教法
隐藏右侧

刍议太极拳点、线、面教法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自古以来就是一项健身健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拳论云:“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水平连年保持7%以上的增速,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国民体质已连续下降10年,青少年运动能力输给日本。针对这个问题,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制的意见》出台,该意见对中小学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现今,很多中小学开展特色课程教学,已把太极拳作为其课程内容进行教授。学校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但是作为一项具有深厚底蕴的民族传统文化运动项目,其开展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从而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项松、柔、匀、连、缓的运动,这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活动方式正好相反,那么以何种方式来教授太极拳才能够让中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且提高他们在习练太极拳时动作的准确性与整体感呢?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教师教授太极拳时还是以老师背面示范学生跟着模仿为主,这样的传统教授方式比较“粗放”,缺少太极拳的精准度与整体感,也很难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本人根据多年习拳教拳的经验总结认为:太极拳教拳应以“点、线、面”的方式进行教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习练太极拳时更容易熟悉动作过程,明确运动轨迹。

    何为“点、线、面”教学方法?又如何在太极拳教学中运用“点、线、面”方法进行教学呢?

    众所周知,“两点构成一条线,两线才能拼接成一个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看别人演示太极拳时,演示者给我们演示的是一种行云流水的状态,中间少有停顿且没有棱角,犹如一幅动态的山水画。“点”一般出现在太极拳运动的升降开合或前进后退当中,“线”由点连接而成,太极拳拳论所说的“处处有弧形”的“弧形”其实就是由点连接而成。“面”的产生必须让我们的太极拳圆活起来,有种“八面支撑”的意味,只有“弧形”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面。

    我们以24式简化太极拳为例。第一势为起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向上抬起,随后向下落下)。我们教学当中可以把“起势”动作分为两点进行教学,如:第一点为两手向上抬起至与肩同高的位置,第二点为两手向下落到髋关节前方位置;清楚两点之后,慢慢把第一点到第二点这两点连接起来,这个称为线,点就连成线了。

    第二势为左右野马分鬃。特别是在左野马分鬃连接到右野马分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点、线、面”教学方法。如图1:做完第一个野马分鬃后,第一点(图2)为重心由左脚移至后脚,上肢动作保持分采式;第二点(图3)为重心维持在右脚,以左脚脚跟为轴,其左脚前脚掌向左方45°方向摆动;第三点(图4)为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脚跟离地脚尖点地,上肢左手为掤横于胸前,左手为采放在髋斜前;第四点(图5)为收脚抱球,重心在左,右脚脚尖点地;第五点(图6)为右脚迈出脚跟着地,重心在左,两手斜横于胸前,掌心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