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形意3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防身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静”是太极拳的本源
隐藏右侧

“静”是太极拳的本源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胡继军

    二十一世纪是健身养生的世纪,太极拳是主流的全民健身养生运动。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源于《易经》,主道家一脉,旁及儒、释、医、武。太极拳吸取了中国古代养生法则,要求心静体松,中正安舒,意念引导,气沉丹田,从而形成了一种动中寓静、静中寓动、柔中寓刚、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对某些慢性疾病起到积极康复与医疗作用。但练好太极拳,首先就要从无极开始。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静极生动,外静内动,静中有动。所谓“练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太极拳是内家拳,以修炼内功为本,以虚静为本体,以清静为极致。所以“静”贯穿着太极拳练习的整个过程。如何使“静”得以贯穿始终呢?根据本人日记和一些零星肤浅的认知笔录,整理如下,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各位前辈与同仁指正!

    太极拳练习,从站桩、基本功,到套路、推手、散手、实战技击,都离不开身心松静。只有“静”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内在神、意、气的中和作用,达到神意内敛,气不散乱,动静合一。

    太极拳功夫的提高,都是从松静松柔上去寻找和体现的。因为太极拳是内家拳,所以练太极拳应以主静主内为主,由松柔入手。如无静无松神就散了,气就上浮。若练习只是停留在外形的表现上,不体会内在的变化,就无从体悟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更谈不上功夫的境界了。

    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曰:“学者初上场时,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未打拳时,心平气和,浑然一太极气象。将打拳时,神恬气静至手足。”

    太极拳的“静”,是看不见的内在神、意、气的中和运动。它虽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是因,静是果;动是手段,静才是目的。静能和,和能内外协调;静能通,通能身心松透。静能让身体如同进入虚空状态,一旦虚空则神宁心静,处处是静,平心静气。

    习练太极拳,能认识、掌握、体悟其中的“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我们生活在凡尘俗世之中,七情六欲,纷纷扰扰,浮躁的情绪,不安的心理,随时困扰着我们。想找一刻的平静,一片心灵的净土,放松自己的心情,消除烦恼,缓解压力,都是那么不容易,又何况静修太极呢?

    人的思维心绪是很难控制的。古语有云:“心猿意马。”如果要强行收敛和控制,往往适得其反,越想静越难以静。只有循序渐进,慢慢诱导,耐心感悟,日久方能静下来。人只有在完全入静时,才能体会到内在的神、意、气的协调变化,才能聚神、练意、养心,才能表现出外形的稳静。

    太极拳中的静,包含着敬、静、净:

    敬:习武先修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性修养,是学习好太极拳的基石。要敬拳、爱拳,用恭敬之心去对待太极拳的学习,要对古人与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传统文化存有恭敬之心,尊敬传道解惑的老师,尊重他人的指导指教,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静:从思想意识上,先将心静下来,锁住心猿栓意马。通过调心、调身、调息,排除杂念,放松身心,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