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宋光华先生论《内功四经》
隐藏右侧

宋光华先生论《内功四经》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内功四经》与武术锻炼关系极为密切,它符合武术锻炼生理要求,与形意拳理结合后,更加完善与丰富了形意拳的内容。经宋世荣老先生反复的研究与实践,确实证明了这一点,进而也引起了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兴趣。然而,由于理解与体会不尽相同,所以,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与认识。现将本人的一些肤浅认识与部分体会作简要介绍,以供武术爱好者参考。

    《内功经》一开始就讲到:" 内功的传脉络甚真" ,即言:" 内功之要第一要知脉络,脉络不知,勉强用之无益有损" 。这里主要讲到任、督两脉在人体正面中线,起于承浆直下阴前高骨;督脉在人体后面中线,起于尻尾直上由夹脊过泥丸下印堂至人中而止,这与《内功经》介绍是一致的。据有关资料介绍,督脉,大约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述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神经;任脉则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自律神经系统。经文还讲到" 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任督两脉是气路,与井、曲双穴配合发劲。井即肩井穴,在肩头分中;池即曲池穴,在肘头分中。脉络、气路运行于内,直观上肉眼是看不见的,所以说只能意会。笔者认为,任脉即胸胁、督脉即肩背,用形象之比喻,人在拉车时头要低一点,才感到出气顺畅,能用上力,这是肩背之劲;在推车或推托一些物体时,则要头稍抬一点,这样能用上劲,出劲入法。所以说气力发自肩背时为督脉劲,具体到臂部,即臂之外侧;气力发自胸胁是任脉劲,具体到手臂时,即臂之内侧以至掌根。在《宋氏形意拳》中写到发劲方法:" 内外相合,上下互撑,左右争衡,前后互为作用,全身整体配合,掌握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贴背转斗、松肩出劲的六合整体劲锻炼方法,进行发劲练习。" 上述内外相合是外形、神意、外力要与内意、内劲、内气(即《内功经》的要求)相合;上下互是头要顶、领,保持中正,下颏提收,颈部竖直,提胸下腰,按肓练步,逼臀竖膝等,均有上下互撑之意,即头、颈、胸上提,肩往下沉,两面三刀臀极力贴住下催于膝,足趾抓地与膝配合,膝部处屈内直(委中大筋伸直),上述一上一下形成互撑。左右争衡是左侧发劲右侧用力,反之亦同;裆胯、两膝、两踝均要求内外争衡,否则身体容易偏离中心而失控,造成气不顺,劲不整,为此必须左右兼顾,保持身体中正,手脚协调,角度适当,即便在身体不平衡的情况亦要通过躯体的调整保持平衡。例如练熊形时,两肩的发劲必须平衡,否则用不上劲,而使自身失去平衡。前后互为作用,是指双脚三体式步站立,前脚向前蹬踏地面,其反作用于后面,后脚向下蹬踏地面,其反作用于前,双脚合力通过与膝的相互作用,集中力量汇集于胯腰,形成中节力量,这样在两腿四面相交的情况下,稳固了底盘。脚的蹬踏力越大,反作用越强。

    经文中这样讲到:" 足坚而稳,膝屈而伸,裆深而藏,胁开而张,足既动,膝用力,前阴缩,两胁开" 。在上身则是沉肩、含胸、拔背,并要求两背骨用力贴住,将肩松开,劲力顺达梢节而出,这就是经文所述:" 头正而起,肩平而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