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只壓不蹓軟無力,只蹓不壓笨如牛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太极“往复须有折叠”
隐藏右侧

太极“往复须有折叠”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这句话,出自太极经典《十三势行功心解》一文。此说,指的是“意”,不在外面!要解析清楚这个问题,还须结合人体生理和力学原理来谈。

    笔者在《太极生活化》一文中举了个例子:从幼儿学步看——妈妈在前面张开双臂哄着接抱,孩子迎着妈妈,两条小腿很艰难地试着倒换,两只小胳膊抬起晃动着来平衡身躯,好像难以承受全身的重量。成年人的走路,就是由幼儿阶段逐渐形成的,下肢支撑着全身重量。因此,走长了路,首先感到的就是两腿困乏,相应也就有了句“人老先老腿”的俗语。这里,笔者要说,人们(类)的走道,有生以来就进入了这样一种误区,随之身躯前弯后弓、凹胸凸背,形成病态而不自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加重,成为罹疾之由。

    太极“对称”理法中的“顶劲”,是“沉劲”的分势,能够转移下力、减轻腿部负重。

    太极“开胸开背”(含胸拔背)要领,能够针对性地纠正凹胸凸背的毛病。胸开,主气通;背开,主气顺。胸和背都开了,气血就通顺了。

    人们的走道弊端,与相应引发的身形前弯后弓凹胸凸背,系从上古历代沿传至今,实际上已成定局,习非成是了。太极先辈悟出其中之道,创立了太极拳。可以这样设想,着眼于人体健康,在后天做一点补救,是太极的基本点。

    太极有一条原则性理法,即行拳走式躯干必须保持“中正松竖”,这样才能平衡,才不致前倾后倒左斜右歪。围绕“中正松竖”,又有相应的一些保证规则,如“胸背开势、顶沉对拔”“平送腰胯尾间垂”“往复须有逝叠”。

    人体易于前倾,这是因为身形前弯后弓凹胸凸背的定型病态,使力的重心偏离了“身中垂直线”所致。太极理法,就在于校正这种病态体形,而且细微独到。“折叠”说,即其一例。《十三势行功心解》一文是这样描述的:“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这种文词,系骈体文的例句。“折叠”,也是“转换”的意思;但有“折迭(叠)”意象,即内在的形象,不在外面。做法是体现“对称”理法——“如意欲向上,即寓下意”;意欲向前,即寓后意;意欲向左,即寓右意。反之,亦然。“寓”向方,系“折叠”劲;“欲”向方,系“折启”劲。例如,在沉劲时,两肩随开背松肌,将气收入脊骨,注于丹田,这是身后“折叠”;在顶劲时,底盘以下,以气下沉脚掌,直通地下;底盘以上,以神上提,顺项贯顶,这是身前“折启”。这样,一叠一启,一合一开,沉中有顶,顶中有沉,就把躯干拉直了,解决了易于前倾问题,使之“中正松竖”,更加平稳,恰到好处。

    “折叠”劲和“折启”劲,是主“转换”的。“折叠”,与沉呼相连;“折启”,与起吸共系。《乾隆太极拳经歌诀》中有句“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可见,“折叠”运作,就是最能充分地“拿住丹田”的劲道。这里,体现着“气为旗”的功能,“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人们沿袭习惯力,将身体演变成病态的情况,可以借助于太极理法,导向健康。

    太极理法,是基于人体生理的,如丹田穴,又称气海穴,“气沉丹田”,能吞销百病,也是极符合力学原理的,“对称”,即其一例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