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頂扣吻扶腿練到,筋長一分力量巧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谈“手挥琵琶”左脚尖之高度
隐藏右侧

谈“手挥琵琶”左脚尖之高度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杭州唐才良

    一次,我在习练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手挥琵琶一式时,太极拳名家胡开宸老师指点了我。他让我在定式时,左虚步足跟着地,将脚尖稍稍放下,脚掌几乎虚贴地面。我顿时有一种新的感觉,一股暖流沁下涌泉,连脚趾也感到十分舒服。胡先生说:“这个动作在定式时,左脚尖应是微微翘起,脚掌虚贴地面为好。”虽然感觉很好,但我听了却不以为然。我一直是这样练的,左足翘起与地面呈30度角,高度约一拳之高。难道我几十年来都打错了吗?于是,我找出傅钟文老师的练拳照片,测量了傅老师左脚尖翘起的高度,经过换算,高度有9厘米之多。我再查阅其它资料,1921年出版的《太极拳势图解》中手挥琵琶的左虚步,“使全身重点移于右腿,如丁虚步”,没有说明丁步如何虚,但附图左足几乎是平放的;1925年《太极拳术》第14页写到:“左足随身收近,足跟点地,足尖翘起。”第10图拳照中杨公澄甫的左足脚掌几乎是平贴地面的;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中有“左脚遂往后稍提,脚跟着地,脚掌虚悬”,这张杨公的拳照是脚尖翘起的;1934年再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仍然是1931年同一套拳照。这套1931年的拳照,成了杨式太极拳的经典,习拳人都奉此为圭臬,成为对照拳架演练正确与否的标准。即使后人撰写的著作,仍无法脱此窠臼,他们的附图左脚尖也一定是高高翘起的。

    我又请教傅钟文老师《杨式太极拳》一书,是“左脚稍提起向前,也距原地一脚许落下,以脚跟着地,脚尖微抬,膝微弓,呈左虚步”。35图是根据杨公拳照绘制,因此脚尖仍是高翘的,看不清“微抬”的“微”该是怎样的。还有一些名家的著作,如王志远老师书中说明“脚尖微翘”,图49的左脚尖翘得低了些,但好像还不够“微”。如赵幼斌老师书中也是“脚尖微翘”,附图是按杨公拳照的,仍是翘起。但他的拳照图52左足尖几乎看不到翘,脚掌似乎平放于地。奚桂忠老师的《杨式太极拳答问》写得最为详细:“左脚稍往后偏右提回,间隔一脚宽度的距离,脚跟轻轻着地,脚尖略翘起,膝微弓,呈左虚步。”大师们的拳照有翘的,有几乎不翘的,该学谁的?“略翘”、“微翘”或“微抬”,脚掌与地面的夹角都应该是很小的,可惜没有比较准确的数据可以参考。也就是说,手挥琵琶定式时左脚尖该翘多高为宜?9厘米、7厘米、5厘米,还是一二厘米?这成了我心中之谜。

    我再反复观看傅钟文老师的录像,动态的影像方才使我大悟。傅钟文老师在演示手挥琵琶一式时,左脚稍往后提回时,脚尖是翘起的,当脚跟轻轻着地后,脚掌慢慢松开下沉,脚掌与地面的夹角也从约30度,逐渐减小到5度以下,在定式时,左脚掌几乎虚贴地面。这时候,他的左脚尖才是真正的“微翘”或“略翘”。傅钟文大师曾表扬王荣达老先生,说他的拳打得像杨澄甫。他演示的动作也跟傅老师一样,在定式时左脚尖也是近乎虚贴地面。我又观看赵幼斌老师的录像,与傅老演示的也是一样。

    杨公澄甫的经典拳照,左脚尖翘起约30度,而且受这经典拳照的影响,几乎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