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练武要修德,练功要按辙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太极拳哲学思想渊源浅探
隐藏右侧

太极拳哲学思想渊源浅探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哲学思想,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老子》、《庄子》、《易传》及阴阳家和道家学说上。
      
      一、《老子》、《庄子》、《易传》与太极拳哲学体系
      
      中国的哲学思想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但中国的哲学思想真正形成理论体系却是在战国乃至秦汉年代。这里,我们先简略地综述有关“阴阳”的史据考察。
      《老子》四十二章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此,老子明确提出了“阴阳”属性普遍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这是道家对阴阳学说的最早理论贡献。《庄子·大宗师》中继续发展了这一观点:“阴阳于人,昏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不仅如此,道家在观察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中,发现了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辩证法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老子》二章),提出了“反者道之动”(老子·四十章)的著名辩证学说,为以后的阴阳理论体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辩证基石,这就是道家对阴阳理论形成的巨大贡献。
      战国后期的苟况在其著述里也举起了阴阳理论的旗帜。《荀子·礼论》云:“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肯定了万物的生成和变化,是天地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否定了鬼神支配万物的存在。《荀子·天论》中就指出:“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在这里,荀子指明罕见现象也是服从于阴阳的规律,奇怪是可以理解的,但迷信而畏惧是不正确的。
      “易传”中凡有关“阴阳”范畴的论述源于道家,凡“五行”方位说及“天人感应说”来自于阴阳家。统观先秦至战国以前儒家《论语》、《孟子》等等学说中,均没有涉及阴阳五行方面的记载,便是有力的说明。从占典太极拳哲学理论中可以发现,它的很多要求和方法以及运用原则,都离不开道家哲学理念。如《老子》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欲之。”这种认识方法沦就在太极拳诀中体现出来,“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等。
      《老子》云:“以天下之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太极拳的技击原则正是“以柔克刚”,在具体运用时则要求“以弱为本,舍己从人”。
      太极拳古典哲学理论中,有关“阴阳”相互间既统一又互相转化的思想随处可见。《太极拳论》中载,“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瓦济,方为懂劲”,上述沦说就体现了有关这一方面的深刻理解和引伸。
      综上所述,通过对历史史据的研究,可以证明太极拳的哲学理沦来源于先秦道家的朴素认识沦利方法论,它自始至终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饱含着东方文化的古朴特色和中华民族的智慧。正因为如此,太极拳不同于其他传统民间武术的单纯性(健身和技击方法)。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太极拳以其丰富的哲理性来指导人体生命之科学锻炼,它的健身效果和技击艺术,由此而产生了与其他传统民间武术截然相反的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