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练武口诀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对祖传拳艺的丰富和发展
隐藏右侧

对祖传拳艺的丰富和发展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杨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在忠实继承祖传拳艺的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群众的需要,在丰富和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然而杨老师总是谦逊地说:“谈不上丰富和发展,只是有些体会而已。”
      
      一、“放松”不是放软
      
      “放松”是太极拳的第一要义,对此拳家尽人皆知。但是什么是“放松”,如何“放松”,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杨老师认为,这里所说的“柔”和“绵”,主要是指“放松”,而“刚”和“针”,则讲的是“劲”。在行拳中,要做到“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必须弄清楚两个问题,即:什么是“放松”?力与劲有何区别?
      杨师说,“放松”是练好杨式太极拳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不是目的。“放松”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意念放松,排除一切杂念,集中精力练拳;二是肢体放松,去除体内僵力,有意识地使全身关节、肌肉、骨骼松开、放展,使韧带拉长,切忌僵硬—。通过松开、放展,使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连结成一个整体。身体放松、放展、引长之后,有沉重的感觉,也是劲的内在感觉。这种感觉既不是硬,也不是软,是介乎软硬之间带有韧性的柔,是柔中寓刚。
      
      二、力与劲的区别
      
      杨老师形象地用生铁比喻为“力”,用经过高温冶炼由生铁变成的钢比喻为“劲”。“力”是人体固有的、本能的,如婴儿出生时的一声啼哭。太极拳讲的不用力主要是指的不用这种自然力,也称之为拙力,但是要用劲。这种劲称之为内劲,也叫太极劲。它是经过“加工”即训练转化而来,犹如生铁经过高温冶炼成为钢的道理。
      总之,“放松”不是放软,用意不用力是不用拙力,要用劲。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对“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含意有所了解。只要在练拳中认真去做,就一定会把太极拳练好。
      
      三、杨式太极拳的掌型
      
      杨式太极拳在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中,把手放在第一位,可见手法、手型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为此,杨师对太极拳的手法与手型经过长期研究,有独到见解。以掌型为例,杨师认为,杨式太极拳的掌型可分为两类:一类叫“坐腕立掌型”;另一类叫“伸直型”。
      坐腕立掌型的特点,是掌的伸出都必须坐腕立掌,首先将手腕坐实,然后将掌立起,逐渐使五指尖朝上,掌心向前。当手掌上翘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自我感觉,这种感觉称之为“劲感”。如果习练者训练有素,这种“劲感”会贯通全身。要练好杨式太极拳,就必须由立掌找到这一“劲感”。
      杨师根据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将坐腕立掌具体化为五种。
      (1)立掌。指尖朝上或偏向上方,掌心不向正前方,而向其他方向者,谓之立掌。例如搂膝拗步和倒撵猴的上方掌,玉女穿梭的下方掌。
      (2)正掌。指尖向上,掌心向正前方者,谓之正掌。例如揽雀尾和如封似闭中的按均属正掌。
      (3)平掌。不论指尖指向何方,凡掌心向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