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习武实用谚语精选(二)
>功夫频道>武林快讯 > 武术发展 > 中国真正的武术去哪里了
隐藏右侧

中国真正的武术去哪里了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流传数千年的中国武术,今天正处在存亡绝续的关头;内忧不靖,外患益烈,世人只日见它化为糟粕,其博大精深的神髓,已罕得一见!中国有句老话:“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分肯定了习文修武的功效。初则启迪童蒙,正心修身,及其成功,小则杀贼平乱,保护乡里,大则安邦定国,造福千万黎民。这才是中国五千年来要求文武合一教育的终极目的。

    然而,试问今天的武术,成了个什么样子?虽然我不能日夜忧愤,亦不愿在此肆意抨击,但我不能过于缄默。试看现在海内外流行的武术,粗、俗、鄙、浅、舞、样板等特征,竟充斥整个武术园地,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情况下能不使人忧心?目前科技日益发达,武术在农业社会和现代社会,其意义功能自是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修炼身心最好的途径,它能够使一个人化弱为强,进而入道、得道。这种修炼的方法,只要是人,不管处身哪个朝代、哪种社会里,都是人们所需要的。事实上,修炼武术有成就的前辈们,都能体悟到:要想得道,从“武”的根基上,兼修“文”的功夫,是最切实而有效的道路。这就是古代为何如此重视文武兼修的道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数百年来,中国不但贬低而抛弃了“武”的修炼,连带“文”的方面,也沦为虚妄,不切实际的浮文饰词,这不是很可悲的吗?

    明朝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影响了当世。在《传习录》中,他一再强调“静”的功夫,认为做学问,敦品行,要从定心做起,而“致静”是对付心猿意马的最佳针砭。他得力于此,所以文事、武功才能卓绝一代,流芳千古。在武术修炼中,“定,静”是最基本而又始终一贯的要求。四书之一《大学》就开宗明义地主张“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然而,当今一般文士,对于止、定、静的功夫从何做起,里头的境界是什么,十之八九不见得就明白。如此这般读《大学》一书,则它是它,你是你。书中义理何尝有半分入你脑中,引起变化?古人读书除讲究“学,问,思,辨”外,还要“笃行”;这步工夫有几个读书人做得到?宋明以来,唱玄理、吟八股的腐儒多如过江之鲫,恐怕就是犯了这个毛病吧!

    从武术的入门修炼上看,做老师的教弟子,一开始即先练定式站桩,求的就是个止、定的功夫;在定桩中,进一步要学生放松,并且要松透,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紧张,所求的便是个定中有“静”的功夫。待日久功深,定静有常,则渐渐在变化中能安;能安能静,才谈得上“功夫”二字,才能虑,才能得。因此,在行家眼里,《大学》中“止,定,静,安,虑,得”的功夫,绝不是知识的空话,而是早晚实际修炼的“功课”。这步功夫根基有了以后,做老师的就要求学生在招式运用上、气劲变化中,刻刻求安静,这叫“动中求静”。前头定静桩步中,脑子虽然无思安静,却是要求气机之“动”,这叫“静中求动”。古代导引术以意领气,行遍身躯,也是一种修炼的法子。

    以“动中求静”而言,“八卦掌”一般人只知道“转圈子”是练八卦掌的象征,但转圈子做什么用呢?说穿了,无非是在不断的盘旋绕转中,仍然能够身体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