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对几则武术谚语的理解与操作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太级技击误区辨
隐藏右侧

太级技击误区辨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是中华之精华,流传广泛,影响极大,颇受世界人民喜爱。太极拳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并走向世界,已成为现实,但是,讲提高确实逊色了。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对理论探讨甚少,求拳架套路的内涵少,追求技击术者更少,多数练拳者停留在一般的健康水平上。求技击确实很难,因为太极拳是一门科学的组合,拳谚讲:“太极阴阳少人修”,此理强调太极拳的特点是“阴阳统一”,而练太极拳精通阴阳者太少了。笔者认为理解太极阴阳之妙并不难,难在于学者不会用心,用心求技是密诀。拳论日:“运用在心,此是真诀”,“运化全在一心中”,“妙机本是从心发”,这些理论都强调一个“心”字。用心就在于学用唯物辩证法,要以理练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解决疑难问题,走出太极技击的误区,太极拳功夫定能倍增。
      
      误区一,抗顶劲误认为掤劲
      
      掤劲是母劲,居于其它劲别之首。理解掤劲尤为重要,拳论日:“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此拳理强调了中庸之道。太极拥劲就是中庸之劲。所谓拥劲,即是似松非松,刚柔内含,活而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劲,是具有粘化逼空作用的劲。推手中拥的动作手法是一种向前而又向上用力的弧线动作。凡是用意念贯注于肢体任何部位,向前旋转地伸展,或者向后旋转的引化,都是拥法的作用。
      掤劲是搭手时或者任何接触点的中庸之劲,初练推手者往往掌握不了这个分寸,时常出现超越与未达拥劲的抗丢之病,这个误区是很难突破的。只有依照舍己从人的原则,放松走内劲,四肢随屈就伸,接触点既不顶抗,也不丢劲,久练掤劲才能求达。知拥劲才有听劲功夫,这样才能进入懂劲境界。抗、丢、引、逼、空的劲别区分,关键在于意念。意念贯注接触点以内劲与对方劲相接,能与对方相合拍,就象一个人推练一样,不丢不顶,柔活灵顺的随屈就伸的空间转换,这就是棚劲。推时无意内劲跟不上,离开接触点为丢劲;有意离开接触点为闪空劲;若有意取对方中线进攻为引逼劲;元意者进攻,或者取偏向者为抗劲。
      
      误区二,单纯用手技击
      
      初学技击者,大脑思维简单,只会单纯用一只手作技击的武器,用左不能用右。若进攻武器被对方控制,另一只手不会帮助,更不会利用太极拳的粘连沾随的磨擦力,三节劲互用并能挨着何处,何处都能技击的妙用。因为,初学者听劲和懂劲功夫差,羞法单一,往往不能制人,反而被人所制。拳论日:“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此理说的阴阳相济,就是中庸之劲。粘逼中随时可以走化,走化中随时可以转化为粘逼。走化是向心力,粘逼是离心力,两者力要灵活多变。能借力、合力,才能发人。
      例如:甲方右手腕被乙方右手抓握住擒拿,此时甲方可以顺势划圆缠丝,上右步缩短距离,右手下采打竖肘击打乙方的胸部;若被乙方挒克避开,甲方再顺势继续缠绕走圆,落到乙方右肘尖外侧,然后,右脚立即扎根,上肢沉肩肘,向右侧旋转勾挂乙方的右肘关节,使乙方背疼而翻身跌倒。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