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习武实用谚语精选(五)
>功夫频道>武术知识 > 流派拳种 > “华拳”拳种辩析
隐藏右侧

“华拳”拳种辩析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时至今日,武林界却把“华拳”视为“长拳”,显然是错误的。

    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认识的原因,即不懂道教武术的哲学理念及其拳法流变的因袭缘故;二是历史的原因,即在隋唐时期道教内部出现分裂,这使得“法拳”融入民间,出现“道教”的宗教特征淡化(对此问题后文有专述)所致。这样一来,方才导致了后人视“华拳”为“长拳”的错觉。

    据说唐代开元年间华山蔡茂所创。至明嘉靖年间,华山蔡氏后裔山东济宁人蔡挽之,以“三华(精、气、神)贯一”的古代哲理作为拳法的理论基础,写成了《华拳秘谱》,使华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拳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拳被列为中国武术表演和比赛的项目,并曾先后整理出版《一路华拳》、《二路华拳》、《三路华拳》、《四路华拳》4本书。

    华拳的运动特点是:动迅静定,势正招圆,形健劲道,气脉连绵,心动形随,意发神传,形体工整,筋骨道劲,阴阳分清,势势连贯等。动作势式讲究运用“撑、拔、张、展、钩、扣、翘、相、蹦、顶、塌、收、沉”等“骨法”,亦即“五体”(躯干、上肢、下肢)要骨梗强壮,雄健浑厚。拳法“动如奔獭,静如潜鱼”,“进如风雨,退若山岳”,动迅静定,有节有序。善调气息。其法有“提、托、聚、沉”4种。在一般情况下,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或做腾空跳跃动作时,运用“提”法;在高式或低式的静止性动作出现时,运用“托”法;在刚脆、短促有力的动作出现时,运用“聚”法;由高动作进入到低动作时,则运用“沉”法。华拳技法理论为“八法”和“十二形”,八法是“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步赛沾,精要充沛,气要沉,力要顺达,功宜纯”。十二形是“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鹤,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鹿,快如风”。

    比如讲“阴阳”。据《华拳谱》载:“拳法之阴阳、刚柔、顺逆、向背、奇偶……皆二也,非一也”、“二而为功”。

    比如讲“有无”。据《华拳谱》载:“有形为实,无形为虚。”

    比如讲“动静”。据《华拳谱》载:“势为守,用阴,主静;招为攻,属阳,主动”,“静如潜鱼,动如奔獭”。

    比如讲“虚实”。据《华拳谱》载:“虚则难攻,实则易破”。

    在此基础上,华拳讲“精、气、神之‘三华贯一’”,“心统性情,一身之主宰也”,“拳法势势相连,贯串一气”;讲打桩打机,即讲“得机”、“得时”、“得势”,并讲“察其动向,乘其未定,击其不意也”;讲“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其也注重“近身”打法。正是如此,“法拳”,即“华拳”充分表现出了道教神意门武术的打法理念和风格。“华拳”之武术理念与道教武术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为“物理”拳法。

    “关中红拳”,起于五代十国与宋初时期之陕西西岳华山。为道教武术“神意”拳种与红拳融合之流变的结果。

    有人谓“关中红拳”相传为华山砍柴的老樵夫传授陈抟武艺所致。

    此说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陈抟老祖主要为道教武术神意门传人,又是继南洋真人樊成松之后的道教平真派第二代教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